文化与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与教育

江苏泰兴: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学校管理文化融合和构建的策略性研究

时间:2020-10-20   访问量:26492
消费日报·视点中国综合报道江苏电(陈辉)集团化办学是社会转型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中“名校领衔”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下,以当地名校为发起单位,借助区域优质学校核心品牌效应,通过名校办分校模式,或是名校牵手薄弱学校模式,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推进,形成以名校的教育品牌为主体的教育集团。它通过共享名校办学理念、课程资源、师生文化等途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优秀的管理文化,同样,通过对一所学校现有管理文化的优化和构建,也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或打造一所新的优质学校。
 
一、学校管理文化培育和构建的理性思考
 
优秀管理文化建设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文化的灵魂,它回答学校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问题。管理理念如何做到先进,首先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和学校实际,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其次,应该有丰厚的精神和思想内涵,反映学校的品味和特点。再次,要与时俱进,折射时代的光辉和创新的思想。
 
学校管理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基,因此,集团化办学中优质资源输出的本质是在于使新校传承名校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特别是管理文化。为了保证名校集团化办学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集团内部学校管理文化的培育和构建作理性的思考。
 
学校管理与文化之间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不同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对学校管理行为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管理系统目标能否高效实现,不仅会受到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直接影响,更会受到来自于文化的深层次影响。
 
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是“使一个群体区别于另外群体的集体思维”。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
 
学校管理文化是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由师生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自觉接受和遵循的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精神、制度和物质三种形态。学校管理文化在规范管理行为、达致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效益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培育和构建基于集团化统一理念下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文化,应与人本化的管理理念、人情化的管理制度、人文化的管理环境有机融合,才能形成“同中有异”“各美其美”的个性化明显的管理文化。
 
二、传统管理文化继承和优化的模式实现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济川教育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分校不是名校的简单复制和克隆,分校既要吸纳和传承济川名校的优势文化,又要结合自身生源和地域等特点形成学校特色。   
因此,济川教育集团在输出名校文化的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我们应该办怎样的学校?我能为学校新的发展做什么?”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在继承分校传统管理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统一”的集团化管理模式。
 
1.干部队伍统一管理。首先,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成立教育集团后,形成了“一校两区”的格局,南、北校区人、财、物均实行统一管理。南、北校区均设校区主任,负责校区的日常管理工作,统一管理教育教学、资产财务、安全后勤等工作。
 
2.教师队伍统一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规模、学科设置、岗位设置的需要,在充分考虑现有教师的数量、结构的基础上,采取交流、走教等形式,实现两校教师的融通使用。成立教育集团后,校区之间每年教师交流数量不少于北校区三分之一的人员。鼓励南校区教师到北校区任教,对到北校区任教的教师,在外出学习、评先表彰、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3.教育教学统一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等各项活动两个校区统一安排、布置。教育活动做到“四一致”:计划一致、方案一致、活动形式一致、达成目标一致。教学活动做到“六统一”: 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研究、统一教学检测、统一教学分析、统一教师评价。集团成立了备课大组,精心选拔备课组长,统一开展“三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
 
4.优质资源统一管理。大力推进校区标准化建设,以提高校区均衡发展的硬件水平。2016年,南校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体机,北校区教室也同样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在此基础上,两校区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如南校区的图书馆、演播室、录播室、网课平台等优质资源对北校区全面开放共享。
 
5.教学质量评价统一管理。两个校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统一设置奖项、统一考核办法、统一奖励指标、统一评审表彰。
 
从2013年济川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南北校区管理干部的轮岗交流,极大提高了管理干部的水平。从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到教育教学的过程化管理,都走上了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
 
南北校区骨干教师交流的比例数大,覆盖的学科面广。几年的融合,带来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工作作风的转变,师生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良好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教学氛围。
在济川教育集团名校文化培育和分校特色文化传承的巧妙融合中,分校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集团办学“五统一”的深度推进,北校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中有升,近几年的中考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北校区近几年来省泰中录取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较大,在农村中学名列榜首,赢得了社会和上级领导的认可。集团化办学,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泰兴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惠泽了一方百姓,极大提高了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现代管理文化渗透和融合的路径探析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结合发展的趋势,也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现代的学校必须有现代的管理,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管理。
 
创新管理文化,使集团化办学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走向现代学校治理,促进集团化办学高效优质,是21世纪教育管理创新的一个新导向。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济川教育集团面对办学中出现的各种挑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形成了多维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管理特色,为推动集团化办学的高效优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1.构建数字化资源平台。为了实现集团内校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济川教育集团开发了网络资源库,并根据德育、教学、教科研等多种资源模块进行分类,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在集团内的建设与传播。校区的教师可以根据资源库分类及其强大的检索功能,进行资源的上传与管理,搭建个人教学资源库,满足资源使用需求。
 
2.推广移动式办公管理。随着新型移动办公软件和终端的广泛应用,济川教育集团的网络化管理从最初只依靠校园网,转变为综合使用微信、钉钉等网络办公软件,以及手机移动终端,从而让管理更便捷,让师生、家校间的沟通更高效。移动管理的高即时性和强互动性,还实现了集团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的实时覆盖,教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随时点对点或点对面地在线实时共享资源。
 
3.开发个性化教育资源。为了满足教师对于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需求,济川教育集团一方面由教师制定菜单,联合电教中心分学科开发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源等,为教师提供更多资源选择;另一方面,集团还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根据学校管理要求开发出行政管理操作手册、班级管理操作手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所属领域的微视频和教师学科培训微课等,教职工可以根据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资源选择和学习。
 
4. 推动标准化管理建设,明确岗位目标管理。为了使集团内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真正落地,济川教育集团把制度标准细化为各项操作细则,并根据不同岗位工作要求,设计出20多项《岗位目标责任书》,用以规范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
 
“管理若水”,融合、渗透、鲜活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和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是不断的融合、渗透和创新的过程。
 
没有不变的管理,只有不变的初心,管理的意义在于不断丰盈学校的思想内涵,不断在时代的洪流中擦亮学校的品牌,坚持唱响教育的时代主旋律,为生命的成长作智慧的引领,惟其如此,集团化办学方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真正让“优质、均衡”的教育理想在一代又一代教育人孜孜以求的脚步声中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上一篇:河南:焦作东环小学四名足球小将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营

下一篇:河南:基层永远是作家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