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社会与法治

河南宜阳法院:五措并举破解抚养费执行难

时间:2021-09-13   访问量:26300
第一时间河南电(段成玉 李汉武)“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凡是涉及涉及抚养费案件,我们一定要用心研究,妥善执行,切实撑起法律‘保护伞’,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这是河南省宜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郏文慧对执行法官提出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离婚率逐年攀高,非婚同居生育现象日益凸显,涉及子女抚养费执行案件数量只增不减,一些离异父母基于种种理由拖欠抚养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常常使离异家庭的未成年子女陷入困境,让他们在教育、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解决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执行难问题迫在眉睫。宜阳法院积极主动作为,创新执行举措,打出“组合拳”,倾力破解执行难题,为涉案未成年子女撑起“保护伞”,让他们健康成长。

分析研讨 摸清摸透难题症结

由于被执行人的收入难以固定,支付能力各不相同,且抚养费给付时间跨度长,再加上有的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缺失,这就为抚养费的履行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宜阳法院结合抚养费执行案件的不同类型和被执行人的特点,多次组织分析研讨,摸清摸透该类案件的真实情况,查找出当前执行中面临的难题症结。

找人和查控财产难。离婚后,有的被执行人迅速组建新的家庭,对子女感情淡化,通过频繁更换住址和工作、转移财产等方式恶意拖欠,逃避执行。据调研发现,80%的拖欠抚养费的案件存在恶意拖欠行为。一些非婚生子女的被执行人工作不稳定,支付能力不足,再加上其认知错误,便虚假承诺、伪造证据,甚至否认亲子关系的存在,拒不给付。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执行案件出现对抗难题。

适用强制措施难。抚养费需要支付到子女18周岁止,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支付,更多的是夹杂着过多的情感因素,往往需要多次执行。如果简单依靠扣划、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纠纷,反而会导致被执行人心理逆反,会让后续的执行增加难度。再加上被执行人再婚后的一些特殊情况,难以采取强制措施。

真正案结事了难。案件进入执行环节,离异双方往往难以正视离婚的事实,积怨较深,甚至反目成仇。一些被执行人心态欠佳、认识偏见,就将积怨转嫁到子女身上,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拒绝对方行使合法的探视权利,或认为既然子女由对方抚养,自己可以不管不顾、不出抚养费。有的认为抚养费是对方受益,真正没用在孩子身上,更有甚者竟拿抚养费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要想真正化解矛盾、促成和解、案结事了有相当大的难度。

对症下药 出实招破解执行难

先知而后行,行必有所为。摸透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用心执行,才能案结事了。该院在摸清摸透难题症结的基础上,出实招,下猛药,打出五招“组合拳”,倾力破解抚养费执行难。     

内外联动,凝聚合力。该院将抚养费执行案件归入“立、审、执”联动机制,源头化解执行难题。立案时就充分了解案情,争取庭前调解,如果发现可能要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依法进行财产保全,在处理案件时争取一次性付清全部抚养费。在审判、执行环节,加大调解力度,邀请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参与调解工作,以朴实的道德观念加强说服教育,提高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抚养费涉及家庭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该院与公安、教育、妇联、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建立横向联系,执行干警积极与基层民间调解组织、居委会以及被执行人家属保持联动,通过多方协助执行等形式破解难题。如执行法官可以与社区、村委会协助沟通,由他们主动将被执行人的土地分配款及股份分红支付给离婚子女,直至抚养费给付完毕。

专人负责,团队作战。抚养费的执行不仅仅是金钱的兑现,更多的是亲情处理,往往涉及儿童心理、家庭婚姻等多方面。要执行好此类案件,要求执行法官担负起心理疏导师、矛盾调解员、社会教育者等多重角色。该院专门成立抚养费案件执行团队,由专人负责执行,定期组织执行干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能,一些疑难杂症得到有效解决。

善意执行,力促和解。在抚养费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不仅仅要致力于金钱给付的到位,更要着重于被执行人与离婚子女关系的修复。对于确实有履行困难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采取“亲情归位”善意执行,重点在于做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成双方互让互谅,达成和解。只有从心理上主动愿意支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抚养费执行难问题。如闫某拖欠两个儿子的抚养费1.8万元拒不支付,执行法官考虑到被执行人闫某再婚后家庭经济状况,难以一次性支付,通过耐心做工作促成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之后,闫某一直未按协议履行,执行法官将闫某通知到法院,对其释法教育,不料闫某又哭又闹,以寻短见相威胁,抗拒执行。像闫某这样“不靠谱”的被执行人,法院理应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以儆效尤。但执行法官并没有一拘了之,还是尽心尽力劝诫闫某主动履行,后通过其现任丈夫做工作,闫某支付了4000元,再次和解结案。

强力治标,有效治本。“执行一定要依法突出强制性,用尽用足用活拘传、拘留、罚款、搜查等强制手段,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威慑。”执行局政委鲁飞飞说。对有履行能力、但难以寻找或有意常年外出不归逃避履行抚养义务的被执行人,该院通过集中执行加大打击力度,果断采取查封、纳失、拘留、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强制措施,被执行人迫于法律威慑只好主动履行。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现象基本得到遏制,同时避免了申请人日后因对方恶意拖欠而重复起诉造成的讼累。如被执行人胡某拖欠儿子抚养费拒不给付,电话停机,玩起失踪,执行法官找人和查控财产无果后,依法采取冻结账户、纳入失信名单、发出限高令强制措施。胡某生活、工作受限,担心早晚被拘留,便主动“现身”履行法律义务。

实践创新,解除“心病”。子女抚养费如何管理使用,是被执行人的一块儿“心病”,往往成为离婚双方争执的焦点,这样的争执不仅影响执行结果,更会在情感上伤害到子女。该院创新抚养费管理模式,设立银行卡制度,让被执行人按月向银行卡账户打入抚养费,银行卡交由双方信任的第三方保管,确保抚养费均用于所抚养的子女。这样,一些被执行人以探视权得不到保障或者抚养费不能确保为子女所用为由而拒绝支付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用力撑“伞”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宜阳法院通过上述五项举措,积极主动作为,标本兼治,有效化解了抚养费执行难题,用力撑起法律“保护伞”, 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5月份,王某与刘某离婚纠纷一案,经法院主持调解,婚生子由王某抚养,刘某每月支付孩子抚养费500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干警了解到,因离婚时双方积怨较深,王某常常借故不让刘某探望孩子,刘某出于“回敬”,便“以毒攻毒”,拒绝支付抚养费。执行干警通过“面对面”耐心调解无果后,开始“背靠背”上门分头做工作,搭起“沟通桥”,当起“和事佬”,不辞辛苦来回奔波,不厌其烦释法明理,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从血缘亲情、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等多方面进行说服教育,明确告知刘某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几经周折,终于解开当事人双方的心结,刘某当场付清了拖欠一年的抚养费6000元,并承诺以后按时给付;王某表示愿意让刘某多看望儿子,该案圆满和解。

2020年,该院受理抚养费执行案件53件,结案率均为100%;今年1至5月份又受理55件,目前已全部执行到位,实现了抚养费执行案件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上一篇:将乐县公安局抓获一名命案逃犯 破获两起命案积案

下一篇:晾晒着的红菇“飞”了,谁是偷菇“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