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社会与法治

河南新乡:回汉金兰交往 世代传承弘扬

时间:2020-10-16   访问量:26587
消费日报·视点中国综合报道河南电(马永刚 通讯员:李世学)在辽阔的中华大地,生息繁衍着56个民族,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民族大团结的心声,颂扬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感情。在这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中,你还不曾知晓,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齐街镇南街村(回族村)与陡门乡三李堂(汉族村)金兰交往几百年,回汉传承一家亲的传奇故事吧。
 
追本溯源,相传大皇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三李堂始祖景春公,孙氏生五贵子。三子李從義与齐街南街李氏先祖情同手足,义结金兰。從義膝下四男,人丁兴旺,南街先祖膝下无子,倍感凄凉,昆仲從義鼎力相帮,过嗣一子,确保血脉永畅。那时起,两祖先人亲密无间,南街先祖元宝支桌宾客款待。從義先人四子抬案盛宴亲眷,金兰笃惠好,尊酒叙衷肠。俩村先祖奠定了宗亲根基,后裔秉承弘扬。数百年来,在尊重民族生活习惯的同时,两村你来我往,亲密无间,血浓于水,情谊深长,道德兴族,初心不忘,家风,村风,民风,族风,情深意长。互敬、互让、互尊、互帮,族爱无疆。多少次紧要关头,非常时刻,两村宗亲鼎力相助,慷慨解囊,演绎出回汉团结一家亲,汉回自古一家人的氛围坚如磐石,世代弘扬。无数生动事例都奏响了回汉是一家的优美乐章。
 
 
古往今来,今昔乾事,七十年代末一个深秋某天的巳时时分,在通往南街村向北的路上,两辆奔马车载满了人疾速驶来,一孩童受到惊吓,哭喊着跑到路边,在旁边聊天的年轻人见状,截住奔马车辩理,说碰到了孩童,车上人说不是实情,双方争执不下,越吵越凶,眼看将要发生肢体冲突的一刹那,夕阳老翁李孟堂站了出来,问清来情去路,贵村尊姓,当三李宗亲亮出“底牌”,即刻雨过天晴,“没事没事,一家人,到咱家吃饭去。”在一个“咱”字,“一家人”感召力的温暖下,一场危机顿时化解。可见,这种牢固的宗亲基础,也时刻离不开老一辈的教诲和传承。
 

 
患难见真情,岁寒知劲松。三年自然灾害,村民生活都处在困难中,两村宗亲患难与共,共克时艰,同舟共济,慷慨相帮。改革开放以来,两村志同道合,通商交往,走致富创业路,携手奔小康。从南街村李世志让摊位给三李瓜农卖瓜,到南街村与三李堂岑岑学子生活上体贴照顾,学业上共勉向上。看南街村民为三李果农遭辱解围。视南街李圣恩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为三李宗亲平息化解、安然无恙。一桩桩,一件件,海乃百川,有容乃大,无数生动感人的传奇故事,彰显了南街村与三李堂回汉一家人的团结力量。
 
不仅上述,齐街镇南街村与太平镇辛口村传统的“打诨戏谑”风趣逗乐的“玩笑”亲情也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相传很久以前,由于辛口和三李有姻亲关系,南街和辛口自然也沾上所谓的外亲渊源。见面之后,常开一些不深不浅,不疼不痒的“打诨玩笑”。这种“玩笑”风趣幽默,逗趣乐观,文化内涵深刻,就是过分点也不翻脸。从古到今,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冲淡。反之,却因“打诨搭讪”的“玩笑”交往把两村两族紧紧系在了一起,演绎出民族团结的传奇色彩。用辛口张福和老师的话说“见面不扯上几句,心里发痒,不觉得亲”。
 
 
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法教育的深入,回汉朋友的密切交往,生意往来,回汉通婚,金兰结拜,邻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齐街镇南街村这面被省、市、县树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的典范。在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的映照下,阔步新时代,迈出了更加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沿着习主席指引的航向,不懈追梦,勇往直前。
 

上一篇:河南新乡:牧野区审计局

下一篇:福建:司机伪造事故骗保 浦城交警慧眼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