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与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民生与房产

江苏:确权量股 赋权强能

时间:2020-10-27   访问量:26101
消费日报·视点中国综合报道江苏电(曹梦慧)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以农村集成改革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标准化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三大国家级改革试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沛县201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沛县坚持把这项“国字号”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高标推进,切实让农村沉睡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沛县特色、百姓认可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路。2019年11月7日,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沛县召开。2020年4月,沛县被作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2020年9月22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验收培训班在沛县召开。截至目前,全县371个涉农村(居)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成立组织和权能改革等工作,共核实村级集体资产总额7.9亿元,量化经营性资产1.7亿元,盘盈集体资产5023.42万元,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放股份证书24.18万本,发放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83笔845.27万元,高质量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一、把牢试点方向,在改革内容上做到靶向精准
 
坚持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口和着力点,强化政治担当,统筹谋划推进。一是建强组织体系。县委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和镇(街道)分别签订责任状,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落地。二是强化顶层设计。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意见,结合沛县实际研究制定《沛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等13个政策性文件和操作性意见,采取会议发动、巡回宣讲、网络宣传等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营造改革浓厚氛围。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每镇(街道)选定2个基础较好村,先行一步,其他村压茬推进、分头突破、梯次跟进,为全县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径、提供了经验。三是加强资金保障。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县财政安排200万元经费全力保障工作开展。同时,强化检查督导,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确保改革按节点有序推进。
 
二、坚持系统思维,在改革措施上做到落点精确
 
紧紧围绕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不能”和“三条底线”要求,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操作方案,指导镇、村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报批制度推进改革,切实做到“五清”。一是全面清产核资,实现“家底清”。严格全面清查、初次公示、重点核查、二次公示、确认结果、问题处理 “六个步骤”。各村(居)成立由村“两委”、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在尊重历史、正视问题、全面清理、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严谨制定清查方案,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各类台账资料,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核确认,确保数据真实。二是细化界定标准,实现“资格清”。成员界定严格坚持调查摸底、制定办法、明确标准、民主决议、公示确认、上报备案、结果应用“七个流程”。以户籍登记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村规民约为参考,以民主评议为结果,结合村情实际,明确了7种可以确认、4种不予确认、6种丧失成员资格的情形,一村一策制定实施方案。目前,全县共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4.18万户104.86万人。三是合理量化股权,实现“权益清”。股权设置严格坚持制定办法、民主决议、股权计算、公示确认、上报备案“五个程序”。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分别设置集体股和成员股,成员股分为户籍股和劳龄股。目前,全县共设置股份246.73万股,其中集体股69.27万股;户籍股104.86万股,劳龄股72.6万股。对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全额量化,实现资产变股金;对无经营性资产的村,采取确权确股不确股值的方式,配股到户到人。四是健全经济组织,实现“主体清”。 成立组织把握制定章程、选举机构、发放证书、登记赋码“四个关键”。在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的基础上,召开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按照“尊重民意、股份合作、章程规范、依法登记”的原则,沛县组建了371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化运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五是探索权能改革,实现“权能清”。权能改革突出退出权、继承权、抵押权、担保权“四个重点”。在农民对集体资产股权占有、收益的基础上,赋予股权退出、继承、抵押、担保权能。出台了《沛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和继承管理办法》和《沛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内部转让、集体赎回以及户内继承的条件和程序,明确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的程序和方式。积极探索以股权办理抵押、担保贷款的具体办法,县政府出资2000万元,设立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与县农商行、县邮储银行、县汉源银行、县农行签订合作协议,推出“农股贷”金融产品,赋予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实实在在的财产权。
 
三、尊重农民意愿,在改革推进上做到稳慎有序
 
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我们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群众真正所有、人人按份享有”的格局,走出一条让农民群众、让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成果的新路子。一是坚持改革程序的民主性。方案制定过程中,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的意见征求会,反复讨论、完善方案,最后提交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人员摸排上,坚持上门核实、户代表签字、及时张榜公布。重大事项上,坚持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全部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可实施。二是坚持成员界定的宽容性。我们以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改革成果为目标,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利益,制定成员身份确定指导性意见,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对象全额享有股权,对于农转非、空挂户、出嫁女等规定不明确的,从宽界定,差异化确定股权比例,尽可能扩大覆盖面,防止以简单的民主形式侵害少数对象合法利益。如我县魏庙镇佟场村在成员界定上,经民主讨论决定,明确了6种可以确认、4种不予确认、5种丧失成员资格的情形同时,对来自云贵川地区已在村内生活了多年的妇女,虽没有户籍,但经村民讨论同意,确认为成员,保护了她们的合法权益。三是坚持股权设置的科学性。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灵活把握“大数到村制度化、小数到人民主化”的原则,如针对集体股和成员股设置比例问题,原则上规定集体股占比不超过30%,具体设置比例,由村民代表会议根据各自情况讨论决定。股权设置后,原则上采取“折股到人、固化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 的静态管理模式。
 
四、深化产改联动,在改革成效上做到群众满意
 
坚持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考量,以改革综合效应的有效释放,让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让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也让增收的渠道多了起来,实现了强村富民的“双赢”。一是坚持把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兴旺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富民增收新路径。在盘活集体资产的基础上,根据产业优势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大屯街道安庄村积极打造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84万元。二是坚持把产权制度改革与生活富裕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村集体经济新活力。通过改革,探索形成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村企联合、乡村旅游及物业租赁等创收“六种模式”,搭架起既富百姓、又强集体的坚实载体。2019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较改革前增加1361.86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2862.24万元。龙固镇韩庄村由单一依靠煤炭运输,转变为异地购置物业、建设标准厂房、进行投资理财等多元化经营,2019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72.12万元,较改革前增长22%。三是坚持把产权制度改革与治理有效相结合,进一步改出了基层组织新面貌。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级组织架构由村“两委”变成了“两委一社”,实现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并行的新型农村治理模式,形成了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得到净化,百姓幸福感显著增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篇大文章。下阶段,沛县将以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体现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上,体现到老百姓的增收致富上,体现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上,体现到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上,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沛县经验。
 
一是坚持改革不停步,不断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不断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办法,健全风险基金与贷款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让农民从改革中更多得益。全面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分红制度,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二是坚持探索走新步,不断丰富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挖掘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创新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异地创收型、自主经营型、休闲观光型等经济模式,多样化、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如通过开展育秧、烘干、植保等农业生产服务,提高服务收入;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提高经营收入;通过与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将村集体闲置资金归集到“现金池”里,提高投资收入,走出一条让农民群众、让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成果的新路子。
 
三是坚持发展迈大步,不断增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动能。坚持系统性、集成化实施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三个国家级试点,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深度聚力地矿融合,全面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动沛县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福建:武夷山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一线实割测产

下一篇:河南:用好远教“小平台” 助推驻村工作管理